常德日报记者 姚懿容 通讯员 彭小林 文/图
8月3日清晨,初升的阳光给桃源县青林回维乡采菱村的瓜田镀上一层金色。一群来自常德市返乡创业联合会的爱心企业家专程包车而来。
瓜田边,瓜农阙兴林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。他望着一个个青翠饱满的西瓜被小心搬上货车,质朴的笑容在脸上漾开:“感谢大家帮忙,地里的西瓜总算卖出去一些了。”
阙兴林是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。早年在外务工不幸因工伤致残后,他选择回到家乡,承包了数百亩土地,规模化种植黄金甘蔗、哈密香瓜、西瓜等作物。
阙兴林的瓜田里,活跃着12名残疾员工的身影。“自己富不算富,要带动乡亲共富。”这是他朴素的信念。这些年,他格外关注同处困境的群体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残疾人蹚出了一条家门口的就业路,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“暖心带头人”。
“我们种的麒麟瓜和沙漠瓜用菜籽枯做肥料,甜度适中。”阙兴林捧起一个西瓜介绍道,今年汛期雨水偏多,导致瓜果减产。更让他揪心的是,2万多斤已成熟的西瓜却苦于销路不畅,眼看就要烂在地里。
这份沉甸甸的忧虑,很快传到了常德市返乡创业联合会。一条饱含温度的爱心助销倡议在会员群中发出,立刻得到众多企业家的热烈响应。短短两天,5000斤西瓜被企业家们慷慨认购。
“这场田间地头的爱心接力,是常德市返乡创业联合会开展的助残助农行动之一。”常德市返乡创业联合会会长周灵敏说,近年来,常德市返乡创业联合会聚焦残疾人群体,实施“育苗计划”,为残疾家庭子女及困难残疾学生点亮求学梦想;组织爱心捐赠,为桃源县、鼎城区的残疾学子送去关爱与物资;坚持“以购代扶”“以买代帮”,切实解决残疾人等群体的实际困难,让他们在亲手劳作换来的增收中,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自我价值的认同。